标签归档:辩论关闭

[辩词示范] 科技让我们更孤独吗?

过去几十年,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等技术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彼此互动的方式。但同时,研究发现,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独,这种孤独感对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都产生了很负面的影响。人们不禁开始思考:科技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吗?

孤独的影响

不管是谁,生活中时不时都会有孤独感。毕竟,孤独是因为我们都需要生活中有一些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但可能这种需求未得到满足,无论你是宅在家,还是在一个嘈杂的房间里,这种需求都可能会击中你的内心,让你无力,让你受伤。如果这种孤独感持续存在,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和情绪健康产生危害。

许多国家都宣布孤独症正在流行,给各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负担,降低了生产力,并降低了整体生活质量。一项研究报告称,47% 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交往。英国的孤独问题非常普遍,听说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孤独部(Ministry of Loneliness)来处理这个问题。在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社交孤独症也在扩散。

除了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立之外,网络也会让人惹上麻烦。有危险人物,比如有极端信仰的人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寻找那些孤独游侠,来传播一些危险的世界观。极端主义利用人们的孤独和愤怒,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和社区感,比如一些鼓动少年去自杀的社群。

网络如何使人上瘾

关键词是:缺乏。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只能上网去寻找。对青少年来说,特别明显,他们想要去看世界 ,现实生活把他们困在课堂和家之间,哪里都去不了,哪里都做不了 ,只好去手机上探索世界。

成年人也差不多,被工作和家庭困在一个地方动不了,于是去刷抖音,对着一个个陌生人傻笑 – 这种傻笑可以毫无顾忌,非常放松,绝对不会有人说你不懂礼貌啥的。

网络世界这种低成本的刺激体验正是其让人上瘾的根本原因。因为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压力大,需要找到一个便捷而便宜的途径释放,那就只有网络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现实生活必须更宽容一些,要更丰富一些。只有宽容才能承接压力 ,只有丰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情感链接需求。

技术如何完善自己,才能避免这些副作用


个人认为关键是立法,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是只关注利润的,没有多少社会公德心,他们只会开发让人上瘾但没什么精神营养的产品,这不能怪他们。社会公德心是政府、公益组织的事情。这些年政府对腾讯等公司进行处罚和限制,我个人是鼓掌欢迎的。

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好不到哪里去,都应该罚款警告。不过腾讯是最坏的那个,让这种没有社会公德心的公司成为中国的科技巨头是这个时代的耻辱。

至少在这个方面,我们老百姓,尤其是广大焦虑的父母,与政府是站在一边的,就是让腾讯等公司不再打孩子的主意 — 虽然双方是出于不同的目的。

辩论赛[记录]:十年后,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反方一辩杨子钦,我方观点是十年后地球将会更危险。理由如下:

  1. 各国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大,会渐渐引发冲突。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将使环境陷入困境。
  3. 病毒的一次次爆发,医疗根治技术和手段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4. 世界拜金主义蔓延,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攫取金钱。
  5. 经科学家探测,宇宙中有生命体存在。谁也不能保证其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6. 抑郁症患者及心理不健康者人数每年持续增加,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一定的威胁。

主持人罗老师:

请问正方一辩,为什么说世界各国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大?不是一直很大吗?现在物质方面比以前充裕了,为什么反而对利益的追求会越来越大?

反方杨子钦:

资源越来越少,各国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主持人罗老师:

对于正方上面观点中的第二条,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资源的开发变得越来越具有毁灭性,为什么不是反过来?科技的进步会导致资源的开发变得更有效率,更清洁。

反方杨子钦: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较慢

 正方杨老师:

反方陈词说的是有战争危险,基于人性本私,其实战争危险从未远离过我们。但请反方辩友们说明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理由!

反方杨子钦:

如上,资源再生速度比不上战争获得的效率,而资源越来越少的国家会寻找别的出路比如战争掠夺。

正方杨老师:

再生资源如矿产,并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方辩友过多地强调再生资源的更新,觉得会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显然没有说服力。

主持人罗老师:反方开篇陈词上面,已经写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国际矛盾已经包不住了。比如说我们中国自己,国际关系现在是越来越恶化,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以前几十年又没有经济发展在支撑,所以包住了,但是现在没有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包住了。

正方杨老师:历史上的中国何时远离过战争,近代中国除了改开的30年,国际关系一直都复杂。

反方邱子涵:

大家好,我是邱子涵。我很赞成一辩反方的论点

  1. 利益有很多,比如石油资源,矿石,以及核电能源还有科技 外太空能源,这些是占领在少数人手上,物欲越强,企业扩大再生产,为了缩减成本,机器生产线扩大,人力减少,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引起饥荒饿死,一旦发生暴乱和战争,失去道德底线危害性极大。
  2. 比尔盖茨提出 清洁生物能源,无碳资源创新跟不上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速,冰川融化以及生物濒临灭绝,生物链条减少。这些都在说明 人类的大环境无法一起改变,少数人的醒悟,无法代替大多数人追逐科技的享受,比如空调和冰箱要有氨气,这是一种破坏大气层的臭氧,会更快加速大气保护层损坏,这样不仅空气 酸雨 和土质都会受污染,动植物和微生物也不免遭殃。

主持人罗老师:

对于对方所提到的第一条,资源在少数人手上。这一直是这样的。另外,企业为了缩减成本,会使得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然后引起饥荒。这中间没有逻辑关系。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会引起饥荒?又不是土地不能种了。第二条,生物链条减少和未来变得更危险之间是什么关系?反方杨子钦:食物链减少,如果到了人类的食物链上,那岂不是灭亡了吗?食物链减少,但是人类不需要吃很多种类的食品啊。我们平时吃的食品就那么几十种。

正方杨老师:@反方邱子涵 

首先必须肯定对方辩友居安思危的远见,但说实在的,可能你的父母、祖辈都听到过类似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其实莫说十年,恐怕是几百年都未必出现的事情。要相信,人类一直在发展中。

反方杨子钦:

战争不局限在战场上,对人才、科技、情报的抢夺也是可怕的~刚刚过去的孟晚舟事件,正方辩友忘记了吗?

正方杨老师:

孟晚舟事件错综复杂,提议回避政治。另外,这也不是人类的危险。

反方杨子钦:

这是战争与政治矛盾的开端,后果是人类的危险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反方说这个只发生在两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插曲,会是人类的麻烦?中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反方杨子钦:

@正方杨老师  一次又一次强调我方的例子不是危险。但这是危险的前兆。那是不是太阳陨落了和地球没有关系

正方杨老师:@反方邱子涵 

首先必须肯定对方辩友居安思危的远见,但说实在的,可能你的父母、祖辈都听到过类似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其实莫说十年,恐怕是几百年都未必出现的事情。要相信,人类一直在发展中。

主持人罗老师:

反方提到了酸雨等环境问题,至少在湖南,土地正在变得越来越健康,为什么说,十年后会比现在更差?

反方杨子钦:

酸雨是气候条件,湖南的土地条件好也不影响酸雨的破坏

主持人罗老师

酸雨会导致土壤品质恶化,既然湖南的土壤变得健康了,那酸雨至少没有在湖南变得更严重。

主持人罗老师:

现在有了比以前丰富的物质,有条件改善土壤和气候环境。至少在中国这个大国是这样的。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食物链减少 会引起某种物种增多,也会引进单一物种侵入,之前的非洲蝗虫事件 不是更好的说明。这不是环境破坏预警?

主持人罗老师:

非洲蝗虫事件与食物链减少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我听到的解释是和气候有关,不是食物链,反方辩友

反方李晗彬:

我认为十年后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有极端思想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将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反方这么认为?理论依据在哪里?有极端思想的人增多,是不是更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这个公平的世界会照顾到有极端思想的和特殊需求的人,同时也减少两极分化?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说会更危险?为什么两级分化会更严重?

正方杨老师:

对方辩友讲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指部分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整个人类社会。

主持人罗老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直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怎么反方认为这个目标根本实现不了吗?

反方杨子钦:

国家之间的问题是面向国际的,那那些国不会东施效颦,也会想办法独自发展,总有国家会作梗起哄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有些国家会作梗起哄?如果中美加之间有了矛盾?他们有什么好处?

反方杨子钦:

渔翁得利 。 英国德国二战两败俱伤,不也被捅娄子了吗

主持人罗老师:

对方辩友的意思是,美国在二战中起哄作梗?渔翁得利就让他得利好了,又不是故意挑唆。

反方杨子钦:

如果每个人都抢夺”得利”  不就是战争的引发吗?

主持人罗老师:

重复,你认为我们国家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吗?是,我说的打过就是指人口最大。对方说的两级分化,不是指的人口吗?

反方李晗彬:

那只是理想的共同富裕。

主持人罗老师:

对方辩友的意思是,我们的领导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对吗?

反方杨子钦:

富裕是个概念,如果每个人都富裕,那么钱最多的才富裕,最少的富裕也变成了贫穷

主持人罗老师:

这个逻辑好想没有根据。最少的富裕为什么会等于贫穷?请对方去瑞士和北欧国家看看,他们那里基本上没有谁会觉得自己贫穷。

反方杨子钦:

40年以前,有辆电瓶都稀罕,现在有辆电瓶都算普通了

主持人罗老师:

意思是,现在有电瓶车的人会觉得自己比以前还穷?

反方杨子钦:

我把汽车卖了比以前还穷?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卖了汽车不是有现金吗?

正方杨老师:

对方辩友认为两极分化是人类危险的原因,实际上两极分化的问题,很多国家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处理,那就是高税收,高福利。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对方辩友,如果食物链单一,人们对外需求更多,那么造成扩大生产和对环境依赖就更大,难道不会引起酸雨 空气质量,以及生物环境破坏???

主持人罗老师:

食物链单一,不代表食物产量减少。为什么会导致人们对外需求更多?还有,如果是中美矛盾,谁敢来抢?我方没有说有电动车的时代比没电动车的时代更穷。所以卖了车我方也认为整体是在变得富足的,富足所以安全。

反方邱子涵:

人类的需求 就是衣食住行,食物链条变少,需求会减少吗?人类为了生存就会对环境索求更多 食物种类。后果只会越来越糟糕。

主持人罗老师:

人类的需求不会减少,但是食物链条变短,不代表物质和事物总量变少,相反,由于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的进步,总量会增加,所以人类的需求依然会得到满足。因为富足所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去治理环境,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好的教育就能提高效率,避免生活中的很多坑,所以,整体而言,人类社会在十年后会变得更安全。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汽车能源是有限,水能和风能太阳能可以提供电能源,是无限。

主持人罗老师:

这和未来会变得更不安全之间有和逻辑联系?

正方杨老师:

任何社会两极分化一直都有,现在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处理。孟晚舟事件,更只是一个特例,导致战争爆发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人类近代真正的危险是宗教信仰冲突、意识形态冲突、价值观的冲突,而不是物质上的。

金井湖

初三了,想好好学习,学不进去怎么办?

有一次在 【知乎】 上看到一个中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当时想:这是一个很简单很常见的疑惑,无数学生有类似的迷茫,学校和媒体应该早就给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为什么似乎并没有人看到?学校不是解惑的吗?

哦,不对,如今的学校不是解惑的,而是一个驯化场所。老师和家长肯定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但是并不能被学生接受,因为他们给出的答案根本就是错的。老师不需要管对错,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驯化,而不是解惑。

这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类似的、普遍的、并不难被回答的疑惑,但由于某种神秘的原因,就是找不到一个令人服气的答案。比如:现代人为什么会这么焦虑?根本原因是什么?

假如换一个问题:我七十三了,想学习怎么使用抖音,就是学不会,该怎么办?我想无数人会轻易给出答案。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认为七十三岁的老人不会玩抖音是正常的,不涉及面子,也不是一个教育问题。

没有人说:一个初三学生学不进去是正常的。

假如换一个问题:我十五岁了,很想去跑一次长跑,但根本跑不动,为什么?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也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回答,其中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其实这三个问题很类似,学不进去和跑不动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一个属于智力的范畴,另外一个是体力的范畴。我们都不介意承认自己或者孩子身体衰弱,但都介意孩子被人说成智力低下。在如今这个社会,身体弱小不会低人一等,头脑简单则会。

原来这股神秘的力量就是家长的面子。

农村老太太都看得到两个现实真相:第一,会不会读书是天生的,第二,会读书不代表会赚钱。她们自己的子孙是否成材因为已经和她们关系不大,所以眼光会比较客观。那些儿女比较平庸的中年人则不甘心承认这一点,很多问题由此产生 – 两种强大的力量要斗一斗,旁边会有连带受伤的人。

如今的学校主要侧重于理科,也就是抽象世界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次是部分文科,这些主要是记忆,中小学校对于工科对于艺术对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基本上不涉及,这些科目都需要其他的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往往适合学工科或者当修理工电焊工裁缝等,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会比较弱,所以理科成绩比如数理化一般会比较差,成绩永远提高不上去。艺术家类型则是走向了抽象思维的另外一端,他们的思维过于发散和跳跃,没办法死记硬背,也不擅长推理,因此这两种大脑都不太适合读书。

做生意需要社交需要同理心也需要胆量,对很多有社恐的人来说不适合,适合走艺术路线的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步履艰难,他们需要有一个成熟而强大的社会保障系统去给他们托底,所以西方社会更适合他们,还有人天生适合做科研,往往这些人也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同样需要生活在一个社会制度健全的世界才能冒出来。

面子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底层力量,个人几乎不可能撼动,底层家庭的父母,本来活得就很艰难,更没有力量去尝试。敢于挑战面子问题的人,往往都是被逼到墙角,没有了多少退路的人,或者手眼通天,有很多生存空间的精英阶层。

面子的形成,根本上是一个在群体中站队的生存需求,在一个危机四伏没有多少安全感的世界,人们需要被身边人认可和扶持,否则遇到麻烦时没有人来帮忙。内心有足够安全感的人,因为知道自己遇到麻烦时有身边的陌生人来兜底,比如政府,所以可以不需要面子。农村老人不需要为儿女的教育和就业承担什么责任,也就是说他们比中年人更有安全感,所以就没那么在乎面子。

东方国家都注重面子,而西方国家不太在乎面子的根本原因,应该就是 社会安全感。比如中国,历史上都是集权制度,百姓的生存压力很多是来自于上面的阶层,为了保持足够的安全感,只能选择站队,和集体大多数站在一起,靠人数多才有机会对抗来自上面的威胁。西方国家有民主的传统,百姓的压力更多是来自自然环境,所以一方面他们的民众天生会去维护这种民主和自由说话的传统,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精力与兴趣去探索自然。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孩子的出路极少,虽然有第三条路第四条路,但走的人少,胆小的人不敢来。所以对于教育,基因是第一位的,环境是第二位的,还有一个第三因素,就是胆量。

如果不适合读书,但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没有什么办法?有! – 胆量。

距离来说,学生学不进去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学习效率低,而学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无效学习时间,包括无效作业太多,学校的那种灌输式的学习太多等等,家长其实都看在眼里,但是不敢反抗。

对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来说,如果智商和勇气都没有,那就只能靠更加稀罕的运气了。

动物的眼睛 EYES OF ANIMALS

现在没有被它们的渺小的身体吸引注意力 ,是不是看上去这些瞳孔也都充满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