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未来

辩论赛[记录]:十年后,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反方一辩杨子钦,我方观点是十年后地球将会更危险。理由如下:

  1. 各国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大,会渐渐引发冲突。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将使环境陷入困境。
  3. 病毒的一次次爆发,医疗根治技术和手段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4. 世界拜金主义蔓延,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攫取金钱。
  5. 经科学家探测,宇宙中有生命体存在。谁也不能保证其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6. 抑郁症患者及心理不健康者人数每年持续增加,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一定的威胁。

主持人罗老师:

请问正方一辩,为什么说世界各国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大?不是一直很大吗?现在物质方面比以前充裕了,为什么反而对利益的追求会越来越大?

反方杨子钦:

资源越来越少,各国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主持人罗老师:

对于正方上面观点中的第二条,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资源的开发变得越来越具有毁灭性,为什么不是反过来?科技的进步会导致资源的开发变得更有效率,更清洁。

反方杨子钦: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较慢

 正方杨老师:

反方陈词说的是有战争危险,基于人性本私,其实战争危险从未远离过我们。但请反方辩友们说明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理由!

反方杨子钦:

如上,资源再生速度比不上战争获得的效率,而资源越来越少的国家会寻找别的出路比如战争掠夺。

正方杨老师:

再生资源如矿产,并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方辩友过多地强调再生资源的更新,觉得会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显然没有说服力。

主持人罗老师:反方开篇陈词上面,已经写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国际矛盾已经包不住了。比如说我们中国自己,国际关系现在是越来越恶化,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以前几十年又没有经济发展在支撑,所以包住了,但是现在没有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包住了。

正方杨老师:历史上的中国何时远离过战争,近代中国除了改开的30年,国际关系一直都复杂。

反方邱子涵:

大家好,我是邱子涵。我很赞成一辩反方的论点

  1. 利益有很多,比如石油资源,矿石,以及核电能源还有科技 外太空能源,这些是占领在少数人手上,物欲越强,企业扩大再生产,为了缩减成本,机器生产线扩大,人力减少,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引起饥荒饿死,一旦发生暴乱和战争,失去道德底线危害性极大。
  2. 比尔盖茨提出 清洁生物能源,无碳资源创新跟不上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速,冰川融化以及生物濒临灭绝,生物链条减少。这些都在说明 人类的大环境无法一起改变,少数人的醒悟,无法代替大多数人追逐科技的享受,比如空调和冰箱要有氨气,这是一种破坏大气层的臭氧,会更快加速大气保护层损坏,这样不仅空气 酸雨 和土质都会受污染,动植物和微生物也不免遭殃。

主持人罗老师:

对于对方所提到的第一条,资源在少数人手上。这一直是这样的。另外,企业为了缩减成本,会使得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然后引起饥荒。这中间没有逻辑关系。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会引起饥荒?又不是土地不能种了。第二条,生物链条减少和未来变得更危险之间是什么关系?反方杨子钦:食物链减少,如果到了人类的食物链上,那岂不是灭亡了吗?食物链减少,但是人类不需要吃很多种类的食品啊。我们平时吃的食品就那么几十种。

正方杨老师:@反方邱子涵 

首先必须肯定对方辩友居安思危的远见,但说实在的,可能你的父母、祖辈都听到过类似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其实莫说十年,恐怕是几百年都未必出现的事情。要相信,人类一直在发展中。

反方杨子钦:

战争不局限在战场上,对人才、科技、情报的抢夺也是可怕的~刚刚过去的孟晚舟事件,正方辩友忘记了吗?

正方杨老师:

孟晚舟事件错综复杂,提议回避政治。另外,这也不是人类的危险。

反方杨子钦:

这是战争与政治矛盾的开端,后果是人类的危险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反方说这个只发生在两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插曲,会是人类的麻烦?中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反方杨子钦:

@正方杨老师  一次又一次强调我方的例子不是危险。但这是危险的前兆。那是不是太阳陨落了和地球没有关系

正方杨老师:@反方邱子涵 

首先必须肯定对方辩友居安思危的远见,但说实在的,可能你的父母、祖辈都听到过类似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其实莫说十年,恐怕是几百年都未必出现的事情。要相信,人类一直在发展中。

主持人罗老师:

反方提到了酸雨等环境问题,至少在湖南,土地正在变得越来越健康,为什么说,十年后会比现在更差?

反方杨子钦:

酸雨是气候条件,湖南的土地条件好也不影响酸雨的破坏

主持人罗老师

酸雨会导致土壤品质恶化,既然湖南的土壤变得健康了,那酸雨至少没有在湖南变得更严重。

主持人罗老师:

现在有了比以前丰富的物质,有条件改善土壤和气候环境。至少在中国这个大国是这样的。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食物链减少 会引起某种物种增多,也会引进单一物种侵入,之前的非洲蝗虫事件 不是更好的说明。这不是环境破坏预警?

主持人罗老师:

非洲蝗虫事件与食物链减少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我听到的解释是和气候有关,不是食物链,反方辩友

反方李晗彬:

我认为十年后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有极端思想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将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反方这么认为?理论依据在哪里?有极端思想的人增多,是不是更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这个公平的世界会照顾到有极端思想的和特殊需求的人,同时也减少两极分化?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说会更危险?为什么两级分化会更严重?

正方杨老师:

对方辩友讲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指部分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整个人类社会。

主持人罗老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直强调要实现共同富裕,怎么反方认为这个目标根本实现不了吗?

反方杨子钦:

国家之间的问题是面向国际的,那那些国不会东施效颦,也会想办法独自发展,总有国家会作梗起哄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有些国家会作梗起哄?如果中美加之间有了矛盾?他们有什么好处?

反方杨子钦:

渔翁得利 。 英国德国二战两败俱伤,不也被捅娄子了吗

主持人罗老师:

对方辩友的意思是,美国在二战中起哄作梗?渔翁得利就让他得利好了,又不是故意挑唆。

反方杨子钦:

如果每个人都抢夺”得利”  不就是战争的引发吗?

主持人罗老师:

重复,你认为我们国家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吗?是,我说的打过就是指人口最大。对方说的两级分化,不是指的人口吗?

反方李晗彬:

那只是理想的共同富裕。

主持人罗老师:

对方辩友的意思是,我们的领导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对吗?

反方杨子钦:

富裕是个概念,如果每个人都富裕,那么钱最多的才富裕,最少的富裕也变成了贫穷

主持人罗老师:

这个逻辑好想没有根据。最少的富裕为什么会等于贫穷?请对方去瑞士和北欧国家看看,他们那里基本上没有谁会觉得自己贫穷。

反方杨子钦:

40年以前,有辆电瓶都稀罕,现在有辆电瓶都算普通了

主持人罗老师:

意思是,现在有电瓶车的人会觉得自己比以前还穷?

反方杨子钦:

我把汽车卖了比以前还穷?

主持人罗老师

为什么?卖了汽车不是有现金吗?

正方杨老师:

对方辩友认为两极分化是人类危险的原因,实际上两极分化的问题,很多国家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处理,那就是高税收,高福利。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对方辩友,如果食物链单一,人们对外需求更多,那么造成扩大生产和对环境依赖就更大,难道不会引起酸雨 空气质量,以及生物环境破坏???

主持人罗老师:

食物链单一,不代表食物产量减少。为什么会导致人们对外需求更多?还有,如果是中美矛盾,谁敢来抢?我方没有说有电动车的时代比没电动车的时代更穷。所以卖了车我方也认为整体是在变得富足的,富足所以安全。

反方邱子涵:

人类的需求 就是衣食住行,食物链条变少,需求会减少吗?人类为了生存就会对环境索求更多 食物种类。后果只会越来越糟糕。

主持人罗老师:

人类的需求不会减少,但是食物链条变短,不代表物质和事物总量变少,相反,由于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的进步,总量会增加,所以人类的需求依然会得到满足。因为富足所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去治理环境,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好的教育就能提高效率,避免生活中的很多坑,所以,整体而言,人类社会在十年后会变得更安全。

反方邱子涵:@辩论赛主持人_罗老师 

汽车能源是有限,水能和风能太阳能可以提供电能源,是无限。

主持人罗老师:

这和未来会变得更不安全之间有和逻辑联系?

正方杨老师:

任何社会两极分化一直都有,现在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处理。孟晚舟事件,更只是一个特例,导致战争爆发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人类近代真正的危险是宗教信仰冲突、意识形态冲突、价值观的冲突,而不是物质上的。

金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