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色光线上辩论赛 – 纯文字,体制外学生的公益课堂
只要两块钱的门票,就可以进来参加我们的半小时在线集体大辩论,欢迎尝试,大人小孩都来最好。学生需要这样的机会向大人学习,光是学生辩论很容易陷入一个圈子里出不来。
点击这里,看本周正在进行的中文在线辩论辩题是什么,
如果不想参加,也可以先旁观别人的辩论。
这是中文辩论,想了解我们的英文辩论赛,点击这里。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2023年夏令营
我们为什么经常要辩论?第一,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那么,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就是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客观地、理性地评价一件事情的态度,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习惯。
举例来说,校园霸凌 是人人讨厌的一个现象,所有人都会批评,甚至鞭挞,霸凌者,可是,如果你具备了批判性思维,那么你会在第一时间,也站在霸凌者这一边去看问题,尝试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有霸凌行为,甚至为他们辩护 – 很多时候霸凌者也是需要保护和关心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 解决问题,否则,霸凌者如果老是被人批评、瞧不起,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帮助一下霸凌者,他内心的积怨会越来越深,对谁都没有好处。
换一种说法,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做事情总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辩论赛的特点就是要求辩手学会没有道理也要找出道理来,这就是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
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哪怕所有人,所有同学和老师都认为某个国家贼心不死,想损害我们国家的利益,你也可以不受干扰地冷静分析问题,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参加辩论赛就是这种能力的绝佳训练平台。为什么呢?如果是一场讨论会,你有不同的观点,想反驳别人,可能由于不自信,不敢说出来,但如果是辩论赛,你需要想尽办法反驳别人,哪怕说错了同伴也不会怪罪你,所以不存在因为不自信而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回事。
平时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基本上都是一言堂,有一两个绝对权威,轮不到孩子们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会导致他们的独立思想,独立的世界观迟迟无法建立,定期来参加我们的线上辩论赛会让他们的独立思想发芽、长大,最终支撑起一片思想的天空,甚至可以让其他人来歇息。
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很容易进入羊群效应,大家都跟着大部队走,完全不去思考别人走得是否对,最终大家可能都陷入危险或者绝境。
比如我们的教育,以前,我们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要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做好牺牲自己生命的准备,为了救山火可以不惜让自己烧死,后来少数人开始有了独立思维,觉得这样宣传是错误的,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个人的生命,要高于集体的物质利益。
还比如,刚开始做核酸测试,没人怀疑,后来一部分人有了独立思考,开始拒绝做核酸测试。如果大部分人在一开始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去看待核酸测试和动态清零这回事,也许我们国家不至于浪费这么多财力。这些浪费掉的钱财最终还是会由百姓来还的,谁都躲不掉。
山水学堂一直很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如果没办法参加我们的寒暑假线下辩论赛,那么欢迎来加入我们的线上辩论。

理性思维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身上有动物本性,也有日渐增长和强大的理性思维,动物本性能够让我们生存下去,繁衍后代,但受人尊重,活出人的自由和幸福,则需要理性思维来支撑。批判性思维就是理性的核心部分之一。
我们脑子里都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技能,但如果不加以整理,就只是一堆杂乱的只是,辩论就是一个整理知识与经验的训练,和写作一样,只是方式不同 – 辩论更强调多角度,而写作和讨论一样,并不在乎多角度,聚焦于一点很常见。

线上辩论赛的特点
- 不使用语音和视频,而是纯文字辩论 – 好处是可以插话,不需要等别人说完你才能说,而且不需要忍受其他人的废话、吵闹;
- 不能选边站,系统会自动给你选好边。不需要提前报名缴费,随时可以加入,随时可以退出。
- 辩论时看不到对方的神态和表情,会更聚焦于思想和观点本身;
- 不想辩论,可以围观,而且观众也可以单独发言,观众看得到观众和辩手的现场发言,但是辩手看不到观众的发言;

【辩论】纪律
不能说对方的姓名,必须称对方()辩。出言不逊,进行人身攻击的辩手会被主持人请出赛场。

grow up with knowledge

山水学堂的师生
FAQ
- 批判性思维。什么叫批判性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问题的能力,包括站在敌人和对手的角度,养成包容心、不固执,灵活处事。
- 逻辑推理能力,这个容易理解。 这个很重要吗?肯定,这种能力指导我们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避免自己和团队走弯路,小孩子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 领导力。虽然很多中国家长不在乎这种能力,认为平平安安做个普通人就好,这种观念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今后孩子们大了,世道变了,也许就不需要这么小心谨慎了。 到时候,领导力就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参加辩论能够提升领导力?因为做领导的基本素质是站得高看得远,需要清晰的视野,这正是我们辩手会慢慢获得的基本功。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 – Chitwan National Park – 山水学堂2023夏令营,骑大象追犀牛
网上辩论赛【新手指南】
- 我们的辩论赛只在晚上八点到十点进行,请提早点开本网页,熟悉辩题,阅读公告。
- 提前点击这里写辩词,点击这里查看以前的辩词示范。辩论开始之前,必须先发一篇辩词,否则只能当观众,不能当辩手。发送之前,根据群里其他人的言论,对自己的辩词进行适当增删,如果本方已经说了的,就简化,并表示支持本方观点,或者说对本方辩友观点进行补充。另外,临时对对方观点先进行反驳。
- 常用关键词和礼貌用语: (对方三辩刚才的发言很有气势,向你学习,但我不认可你的部分观点…)(我方二辩刚才已经…)(本方一再说明…)(我很欣赏对方…的观点…)避免使用(你说的不对),说(我不赞成对方的观点),避免(我们),说(我方),避免(你们),说(对方辩友)。。。
- 双方一辩陈词之前,先代表本方队友对所有到场的观众和支持者表示感谢。
- 最后一轮结论时,向对方表示感谢。
- 每个人的发言过后,可以加上一个给对方的友善的提醒。
比如,发言完毕,欢迎对方对我的观点进行点评修正。 - 在辩论时,各位选手不要纠缠于某个方面的胜负,哪怕这个方面没有分出胜负,也要注意及时抽出身来,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比如关于未来的安全,不要只讲环境和军事,也要讲人工智能和超级病毒的威胁等等。
- 辩论过程中,不是只说本方观点对,其实双方的观点往往都对,而且都重要,但是哪些更重要,需要我们用力气去说服现场的观众。比如关于未来的世界,大家的理由估计都是对的,那我们反驳时的重点就应该是: 你这个理由成立,但在未来的世界里,它只是一副画,而不是一根支柱。
- 大人小孩学生家长老师都可以参加,系统自动随机编队,一般人数差不多;
- 每一场辩论赛都是40分钟;
- 如果报名参加辩论的人数众多,则分多场辩论,不同的辩题同时进行,
- 有奖品,比如山水之间冬夏令营的特惠价,或者赞助商的学习用品等。

debate in nature
网上辩论赛特点
- 相当于小班作文培训课,开拓孩子的思路,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去写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论;
- 在轻松刺激的环境中学会思考,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不轻易上当受骗。
- 不需要家长接送;
- 大人孩子老师学生一起来组队参加,包括组织者这边安排的志愿者和指导老师,都会上场辩论,避免单纯孩子的辩论成为吵架和钻牛角尖的情况发生;
- 与线下辩论赛和正规辩论赛相比,我们的网上辩论赛形式简单很多,没那么多规矩,让低年级孩子和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以及胆小害羞的,都能轻松上场练习;
- 辩手之间大部分互相不认识,学生没有很多压力,如果辩论得不好也没有关系。
- 由于收费不高,相对线下补习班,家长没有多少财务压力,孩子刚开始即使上场了但是表现不佳,不积极,也可以比较耐心地等着孩子的慢慢开朗大胆。
辩论适合抑郁症患者
抑郁是个结果,根本解决方法是解开这些抑郁症患者的心结,减轻心理负担,恢复他的自信心,和心力。我们这个网站就是给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新的去处,不需要出门也可以加入到我们这个集体,一起来开展活动,组织项目式学习。
有个性的人会更容易抑郁。而在这些有个性的人群里,阿斯就是很典型的一群人,很多阿斯都患有抑郁症,因为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无法轻松融入。有个性的人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没地方说,适合来匿名辩论。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被贴标签,而我从来不介意,贴上标签过段时间撕掉就是嘛!
后来我知道了,中国人害怕与众不同,而阿斯大多数是不介意与众不同的。如果您不是阿斯,但是孩子是阿斯,那么请不要因为自己害怕孩子被贴标签,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问题一直被你视而不见。对他来说,被贴标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有心理障碍但是家长不给治疗。
我知道很多抑郁症孩子不愿意出家门,甚至出房门,包括阿斯在内,对陌生人很抗拒,所以我们才建了这个网站,一砖一瓦,每一句话每一个代码都是罗老师写的,希望给这些有个性也很聪明的但是被绝大多数人误解的孩子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空间,大家即使戴着面具进来也没事,不耽误我们合作做一些项目,学会赚钱。
阿斯天生的或多或少的偏执,导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很糟糕,无法调和,为了自保,孩子只好将自己锁在房里,包括自残。这里的核心词是偏执,一般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或者两个有些偏执的父母,两代人之间都偏执的时候,就会让情况变得非常糟糕,导致出现自残和锁门之类的行为,甚至自杀。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是个病人,最需要的是尊重。很多人会说最需要的是爱,这当然没错,但是中国人对爱的概念很含糊,各有各的标准,所以最好少提爱,说尊重、自由这种词汇更容易理解。如果父母真的尊重孩子,就不会强行将厌学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但父母会说这也是爱。为什么说尊重是最需要的?因为其实这些病人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大多数时候时,如果真正尊重他,就会尽可能满足他,而不是老想着要改变他,用自己的方法去治好他。如果自己的愿望一直无法得到满足,还老是要听父母的埋怨唠叨,孩子哪里来的心力去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