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思维多动症

不断插话的孩子,以及棉花糖实验

我们的辩论赛有时候会碰到一两个不断插话的孩子,怎么提醒和批评都没有用,这些孩子的逻辑并不差,他只是很想表达自己,好像平时没有太多机会表达自己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国外科学家的棉花糖实验 – 几十年前,这些科学家针对一些幼儿设计了一个实验:每个幼儿面前摆着一个棉花糖,说如果能够忍住一段时间先不吃,那待会就可以奖励一颗。结果是一部分孩子没有忍住,直接将这一颗吃了,另外一部分忍住了,他们吃到了两颗。后来这些科学家在他们成年以后继续上门调查,发现那些忍住没吃的孩子生活中都比较成功、幸福,相反没有忍住的成年后很多生活得不如人意。

山水营地夏令营的辩论赛

能够忍住代表大脑中的有相对强大的理性,而没有忍住代表是冲动型的人格,大脑缺乏足够的理性。换个说法,理性是一部分神经,有些人的这部分神经比较粗壮,有些人的这些神经则比较虚弱。大人相对孩子要理性很多,他们的这些神经在生活中被锻炼得粗壮了。

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场景都需要理性,不需要冲动,所以理性足够坚实的人,生活会比较顺利,财富会日渐累计,人际关系也会比较好,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和一个理性的人交往,不会浪费时间和财富。

冲动型的人首先人际关系不会好,其次他们生活中的财富积累会来得快去得快,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这样的人有点像赌徒进入赌场,少数人满载而归,大多数人倾家荡产。

不断插话的孩子,以及没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幼儿,肯定不是父母大人教育出来这种做法,只能是天生的。

如果是天生的,那就是脑袋里的硬件的不同 – 姑且不说这是一个问题 – 既然是硬件的不同,那就不能靠升级大脑的软件去改变现状,必须修改硬件。

所谓升级软件,意思是不断地劝说、说教、提醒,这些都是希望孩子改变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一般来说没用。这就好像劝说一个赌徒不要再去赌博一样,没用,除非你剁掉他一只手,这就是改变硬件了。在《活着》这部电影里,主角福贵在赌场里赌博那么多天,家人不管怎么劝都没用,后来是家财败尽家破人亡才彻底改变。

对于天生的弱点,比如做事不理性、冲动,需要这种强硬的改变,当一个人的手被剁掉,起作用的是这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恐惧是可以成为大脑这个硬件的一部分的,而旁人的劝说则是外部的信息。

这也是暑假美国夏令营期间,我将一个男孩单独留在沃尔玛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硬件的改变 – 比如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 才可能根本改变他的某种非理性的行为习惯。

生活中的一些悲剧、大的变故会改变一个人,也是这个道理,相当于这样的强烈的感情会持续地冲击大脑中的一些大脑神经,将一面本来没有通道的墙冲出一个新的通道,让生活彻底换一种组合。

除了这种思想上感情上的强烈冲击,主动的思考也有用,比如阅读,比如写作。经常阅读和写作的人中,比如作家,不少有一双慧眼。所谓慧眼就是说看问题比较全面而理性,因为他们经常思考。所以思考是一种长期的温和的对大脑神经的冲击和探索,虽然没有恐惧或者痛苦那么大的冲击力度,但它的不断用力,迟早也会让大脑中一面面空白而死板的墙上多出一条条通路。通路多了,人就灵活了。

所以,对于那些在辩论赛上不断插话的孩子,首先不要批评,不要带态度,给他一些方法,比如说每次说话之前,先抬头闭上眼睛将要说的话过一遍。其次要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写作,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这样他就不会那么迷茫了。

很多时候,情绪是因为迷茫带来的,而不是因为不认同。

自闭症患者和阿斯适合做的工作

据统计,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有 一些自闭倾向,不一定是自闭症,可能就是轻度阿斯。
虽然,有自闭症倾向的人刚开始工作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接受一些培训,采用一些策略,他们可以跟其他人一样做得很好。甚至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其实是老板们很喜欢的,在普通人身上看不到找不到的。

有自闭倾向的人,包括阿斯,在不同领域有天分,下面的三个类别分别适合不同的天分的人。

对那些擅长视觉思考的阿斯:

  1. 静止摄影师,视频录像师:很多阿斯很擅长摄影,有艺术天分,但是其中有一些运动能力不好,所以静止的摄影师会有很多人适合。这种照片如果拍摄得好,那么很多婚纱影楼,杂志都会花钱来请他去工作。
  2. 动物训练师:不少阿斯和自闭症患者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甚至其中一些能够和动物交流,听得懂动物不同叫声的意思,所以他们很适合当动物训练师。如果找不到这种工作,那么开一个动物旅馆,让那些主人需要临时外出旅游或者出差一些时间的人放心找到人来照顾宠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还挺自由,不需要受那么多约束。
  3. 做手工
    很多人手脚笨拙,做不来一些精细的工艺品,但一些有自闭症倾向的人天生擅长做这种工作,比如做珠宝、贺卡、装饰品、耳环、项链等。
  4. 画家
    当一名画家不需要与人交往,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单词或者学校里要求教的东西。很多优秀的画家都不擅长英语,因为他们天生讨厌死记硬背。当年陈丹青在清华大学招博士生就出过这么一个大新闻,让这位博士生导师气得从清华大学辞职出来了,因为清华要求博士生必须英语过关,而陈老师看上的博士生申请者偏偏英语都不够好。
  5. 声乐老师
    大部分阿斯患者可能都不适合去弹奏乐器,因为手脚不够灵巧,但是其中一些人在歌唱方面很有天分,我们在一些媒体上可能看到过这种有音乐天分的自闭症患者。另外,阿斯患者与孩子之间天然有一种亲近感。
  6. 在阿斯训练营当老师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阿斯,那么由他们来培训其他年轻的阿斯一般来说会很合适,因为大家是同一类思维方式,比较有同理心,相比普通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情绪和反应你会很容易理解,很快解决他们的烦恼。

其他在视觉思维方面有优势的阿斯患者适合的工作包括:

汽车工业
建筑维护(水电空调等等)
建筑行业
商业性的绘画
电脑动画
编程:电脑编程对很多阿斯患者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好工作,很多人注意到,不少世界顶级黑客都是阿斯,或者有一些相关自闭症品质。其他一些适合这个群体的常见工作包括:会计、工程设计、图书馆管理、商业性的绘画,和草图。
电脑维修
画草图
设备设计
车间维护
实验室技术人员
小家电维修
兽医助手
游戏设计和网页设计

适合那些抽象思维能力强的阿斯:

  1. 会计:对会计师的主要要求就是需要对数字敏感,对其他要求都不高,包括人际关系。当然,老板需要提前知道这个会计师是阿斯,理解他的一些缺陷。
  2. 银行柜员:由于不少阿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很专注,不会出错,不开小差,这个工作就适合。银行出纳的工作很单调,都是重复的,不需要对变化的客户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和超市出纳有些不一样,不需要面对那么多的顾客,也没有 那么多品种的商品。当然超市出纳对阿斯患者来说应该也不算太难,相对超市经理这样的工作而言。
  3. 文员:阿斯患者的短期记忆能力比较弱,所以英语都不太好,也不喜欢死记硬背,所以他们不适合做那种需要不断转换,不断修订,或者不断接受快速指令的工作。有些大公司里,那些文员做的就是这种相对简单的重复度高的工作,阿斯应该可以做好。
  4. 仓库管理员
  5. Journalism 记者其实也挺适合一些阿斯患者的,因为阿斯会比较执着,而且很多具有一种洞察力。这和我们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
  6. Physics 还有物理
  7. Math 数学
  8. Statistics 统计学
  9. Taxi driving 出租车
  10. Telemarketing 电话营销

对于比较笨拙的阿斯患者:

  • 打字复印店
  • 超市货架补货
  • 园丁:
  • 快餐店后台工作,重复性高的那部分
  • 废品回收店,如果这个人正好还有囤积癖,那可能更合适。
  • 数字录入
  • 工厂组装
  • 门卫

你家孩子的课本上有没有画涂鸦?

如果是,那很可能她或者他是个ADD患者,如果上课还动个不停,那就是ADHD患者,多了个H字母,表示身体和思维都多动。ADD表示大脑多动,ADHD表示大脑和身体都多动。多动的本质是某方面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和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剁手党等等其实都差不多。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清晰地记得小学时候就喜欢在课本上画画,每次都是画人头,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多动症或者思维多动症,我甚至清晰地记得,在课堂上神游回到课堂,发现课本空白处多了一个人头像,自己好像刚刚睡了一觉。要是那个时候有人懂心理学,比如我这样的老师,给我规划出适合我的人生路,这辈子将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弯路!

但我的课本上不是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涂鸦,这说明我的神游和思维多动症处在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上,所以我的成绩并不差,相反还算得上学霸。我的课本比较干净整洁,这表示我的思维不过分跳跃,该死记硬背的知识我也行。

如果课本上画得密密麻麻的,那表示大脑的自控能力很弱,一般来说偏科会比较严重,或者干脆就是学渣,至少死记硬背的科目会比较糟糕,做作业还可能会拖拉,因为总是开小差。如果你家孩子的课本是这样的,最好开始盘算离开体制内教育,要不然ta可能会在压力下抑郁 – 体制内应试教育是绝对容不下开小差的,而且需要大量的记忆。

如果你家孩子的课本完全没有乱涂乱画,那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走神是抽象思维的一个标志,我们读书不仅仅要死记硬背,也要有一些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成为优秀生,比如写作,还有数学、物理等等科目。另外,如果课本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这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极端和偏执,和密密麻麻的图画一样,适当有点脏乱才是世间万物的本质。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早早地用心理学的工具来辅佐普通的教育。

孩子的课本其实是个很好判断的标准,或者说工具。当然类似的工具还有其他的,比如孩子的书包是否整齐,是否丢三落四等。

涂鸦的内容也听重要,如果你家孩子的课本上就有这些涂鸦,欢迎点击这里上传给我,我来帮你分析一下。

多动症 ADHD 与沉迷于游戏之间的关系

打游戏也好,玩手机也罢,都是一种躲避现实压力的途径。有些无知的人肯定会说了:“别的孩子一样地读书,怎么就没有躲避压力?” 别的孩子是别人家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有这种思维的人是典型的平庸之辈,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

沉迷于游戏和手机的人与沉迷于毒品和酒精的人一样,都是自控力的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自控力而已。其实所有人都有自控力弱的时候,大脑的不同功能区中,总有几个相对比较弱。性格向来温和的人,有时候也会发脾气,甚至暴怒,因为有人触碰到了他的敏感点。

不是说多动症患者在所有领域都好动,实际上他们玩起游戏来,包括户外一些游戏和网络游戏都会集中注意力很久时间,大家的注意力总量似乎和我们的大脑容量一样是差不多的,只是分配不均衡而已,有人这个功能区多一些,比如打扮化妆会很有耐心,有人那个功能区多一些,比如看书,尤其是看纯文字的书 – 不少人一看到这种书就头晕 – 这种看书头晕的人不一定比喜欢看书的人蠢,或者更失败。

为什么多动症患者会更容易沉迷于游戏?其实很简单,因为多动症患者,尤其是学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们老是被家长老师批评,同时自己因为成绩不好,记不住知识点,也会自责,这种抵抗批评是需要耗费心力的,因此他们也许表面上嘻嘻哈哈,内心其实虚弱。躲进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忘记这些烦恼和压力,让心力慢慢恢复,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孩子的涂鸦看不懂,意味着什么

看得懂的涂鸦说明脑子神游的时候想到的东西是比较具象的,逻辑是清晰的,而涂鸦如果看不懂,说明思维当时是混乱的,不连贯的,或者非常抽象的。如果你的孩子的涂鸦全部看不懂,或者看得懂但是没有太多意义,说明他需要相对特殊的教育,因为他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东西距离现实世界比较远,也许是哲学,也许是高等数学等。

除了ADHD,还有其他疾病会导致多动吗?有。

  • 甲状腺荷尔蒙分泌过多会产生多动症
  • 大脑失调
  • 神经系统失调
  • 心理疾病
  • 内耳失衡

在学校,多动症儿童往往具有下列这些行为:

  • 上课插嘴
  • 突然大喊大叫
  • 经常和人打架
  • 课堂上扭来扭去,静不下来
  • 总是要老师提醒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经常失神,神情恍惚
  • 总是说这也无聊,那也没意思
  • 丢三落四
  • 做作业要么马马虎虎,飞快地潦草做完
  • 要么经常是拖拖拉拉,不上心

注意上面这些情况中的几条如果经常出现,从来没有改善的时候,才叫多动症。毕竟几乎所有学生都讨厌做作业,都可能有马虎了事的时候,丢三落四更是会有。

如何治疗

由于很多情况下多动症都是由于一种更深层次的被忽略的精神或者身体疾病引起的表现,所以是可以治疗的,可以吃药,条件是先要医生找到根源在哪里,是甲状腺的问题,还是大脑,或者神经系统。

有些多动症少年儿童是因为荷尔蒙失衡引起的,所以简单地验血验尿就可以检查荷尔蒙的水平。如果查出来荷尔蒙的确失衡,就要看是甲状腺荷尔蒙,还是其他荷尔蒙。
如果排除了荷尔蒙或者其他原因,家长可以考虑是不是感情方面造成的某种机能失调。如果确定很有可能是,那么家长最好去咨询一下本地的心理医生。他们可能会开处方药,或者某种治疗方案。

注意并不是所有多动症都是荷尔蒙失衡引起的,所以验血验尿并不是诊断多动症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什么检测可以直接判定,需要靠医生的观察,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交谈。判定是否多动症并不难,难的是摸清楚什么原因造成的。

  • 在国外,最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认知行为治疗
    talk therapy 谈心

所谓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尝试改变多动症孩子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谈心的目的则主要是教授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问题,以及减轻多动症带来的后果。医生会让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潜力,找回优势,树立信心,也就有了力量去战胜多动症这只人生的拦路虎。

那除了治疗,吃什么药有效呢?

在国外,包括药品管制异常严格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给多动症孩子吃药 – 含镇定效果的药 – 是比较常见的,这些药包括:
dexmethylphenidate (Focalin)
dextroamphetamine and amphetamine (Adderall)
dextroamphetamine (Dexedrine, Dextrostat)
lisdeamfetamine (Vyvanse)
methylphenidate (Ritalin)
上面这些药品的化学名称我不敢乱翻译,左边那一长串字母的就是化学名,括号里的是美国的药品名,如果有朋友去美国,根据括号里的药品名去药店找一找。也许你是懂行的,可以根据前面的化学名在国内找到替代品。
这些药品中的一部分由于含有镇定剂,可能会让孩子上瘾,所以需要医生和家长密切注意。

除了治疗,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要避免刺激性的物质,包括咖啡因和尼古丁等。

多动症与体重还有零食的关系

在山水之间夏令营观察的学生多了,我注意到多动症孩子偏重或者偏胖的比较多,也许是某种物质分泌过量产生的情况。我还注意到:多动症的孩子很多挑食,吃零食控制不住。这可能也是身体和大脑缺乏某种控制能力的表现,而这种控制能力应该主要是病理方面的,和他们的个人意志力无关,与他们受的教育更无关。

遗憾的是,我们社会上大多数成年人都不愿意去深究此事,总是埋怨一句:“这孩子就是不吃青菜。。。”就完了。一天到晚念叨,实际上除了让孩子更加厌烦和反抗,毫无用处。

据《纽约时报》报道,有国外的研究发现,垃圾食品中的染色剂与多动症的形成之间有联系,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食品中的添加剂与多动症之间的某种联系,但没有切实证据,目前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多动症主要是天生的,但是食品添加剂让症状变得更糟糕。中国的垃圾食品中添加剂的品质和含量肯定比美国更不让人放心,所以,杜绝多动症孩子食用任何垃圾食品是绝对有必要的。

不过,多动症也会导致孩子特别喜欢吃零食,大多数人认为吃零食是结果,而不是主要原因。我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小卖部偷零食吃被抓住,即使所有同学都知道那个小卖部有两个摄像头,他还是去偷。不知道他的人会认为这是品行的问题,我带了他半年,他对小动物特别有爱心,也从来不会偷窃其他东西,只是对零食,尤其是辣条这种,没有心理抵抗力。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一个改善的计划,双方都承认这是一种病,不管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形成的,不管现在有没有根治的药品和治疗方法,都先承认这不是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给孩子一个公正的对待。然后每天要把不吃垃圾食品,多多少少吃一些青菜,每天打球减肥等当作比学习更重要的目标,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付身上的多动症,相信会好的。

学校的多动症孩子项目 以及特殊夏令营

国外有些学校会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针对各班级的多动症学生,训练他们控制自己的脾气、饮食习惯等。也有一些夏令营是专门针对各个领域的非正常孩子的,有自闭症儿童,也有多动症少年,或者残疾人。我们也希望在这些方面多多努力,给这些需要更多关爱的少年儿童群体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希望大家都来参与。

有个家长和我说,他的儿子的老师劝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多动症,认为那会让孩子把自己当作一个病人,从而丧失努力的动力。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交谈对象,对他有信心,而不是瞒着他。另外,老师还应该在班上开几次关于如何帮助班上的多动症学生的讨论会,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把少数同学身上的多动症当成一个可以分身的魔鬼,去共同战胜它!

多动症是遗传的吗?

和肥胖一样,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毛病也是遗传的,这个是国外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