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沙山水学堂,这里是我们的线上课程之一。我们设计这个线上辩论赛,主要是给那些休学在家、由于心情不佳不愿意离开家门的少年一个参加集体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面向部分在家上学的、在体制外教育机构读书的非抑郁症少年儿童。

我是这个网课的程序设计者罗老师,如果你想参加我们的线上活动,为了网络安全,避免有人进来发垃圾信息,必须注册,请配合,注册了才能参加我们的辩论赛、故事接龙、集体创作等项目制学习课程,同时也保护了我们的交流内容的安全。




自我反省的习惯

1

王朔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前两天意外地读到了一篇报导,描述了他和父母之间的糟糕关系,掩卷沉思良久,开始写这篇文章。他说自己对父母从来没有爱,因为父母从来没有爱过他。一位开始步入老年的成熟作家会公开说自己不爱自己的父母,让我吃了一惊,但读完全部内容,又不是杜撰。

小时候的王朔经常挨打,他那个当军人的父亲会打他直到打累了才住手,而母亲则是一个没有爱的人,似乎永远只想着她自己的利益,王朔说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要动手术,他很害怕,非常希望妈妈能够陪着他,但母亲完全不顾及小儿子的需要,继续上她的班。

前几年母子两人受邀上过一次电视节目,一档心理访谈节目,在电视前王朔问自己当时快八十岁的母亲:“如果我成了一个罪犯,你还会爱我吗?”,这个老母亲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肯定会举报你!”

我在想,这个老母亲的大脑中估计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回路,使得她在面对愤怒而失望的儿子时毫无愧色,理直气壮,她对六十岁的儿子造成的最大伤害也许并不是缺乏母爱,而是死不认错,绝不道歉,让伤透了心的儿子一辈子都看不到最终等来母爱的希望。她对儿子很绝情,但估计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绝情,在她的世界观里,估计永远是法大于情,工作大于亲情。

这种人格特征在人群中其实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普遍,不信你看看文哥时期那些红卫兵,他们之中无情无义的太多了。但我不认为王朔的母亲是因为时代的关系才变得那样冰冷无情,一个人扔掉亲情可能是被时代的洪流蒙住了双眼,但一个母亲失去母性则只能用天生病态来解释,她身上的病毒使得儿子跟着倒霉了一辈子,甚至连孙女也无法幸免。

2

有些人右脑发达,有些人左脑发达;有些人天生喜欢研究吃喝玩乐交朋友赚钱,有些人天生喜欢钻研那些没有多少烟火气的抽象主题,比如政治、数学、艺术;喜欢交朋友,喜欢钻研如何赚钱的人当然都在现实世界里混得不错,因为我们当今这个社会大环境就是鼓励物质生活,不要有什么独立思想,所以后者由于不擅长在现实物质世界打拼一般都混得不太好,他们不会赚钱,或者赚了钱但不会存钱,缺乏市场意识,推销技巧。

但就像王朔那个老妈一样,后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混得不好就会责怪别人,责怪这个社会,而不承认是自己有什么不足,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设计自己的人生,不承认自己有什么性格弱点。

不仅仅这些人,我们整个社会,都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与习惯,生活不如意的话,要么责怪原生家庭,要么责怪社会制度,这可能也是整个教育最大的问题。

自从我决定做山水学堂以来,我的身边开始聚集起不少这种性格的人,有大人有孩子,我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案例。

2021年,我在张家界慈利县的一座大山顶上和人一起尝试办学,由于我和合伙人林老师都是属于没有多少烟火气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吸引了一群相似性格特征的家长和孩子来到山上,当时绝大部分估计都是抑郁症患者,包括我的合伙人,他几乎每天都是中午才起床,半夜三更还在微信上愤世嫉俗,哪怕是夏令营期间,几十个学生和家长住在山上,他也要等着别人去叫他起床。

当时山上还有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她似乎是从来不会去厨房帮忙做饭的,有时候盛饭都要别人代劳;还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住在山上,这个妈妈也同样不关心吃饭、打扫卫生等等事情,脑袋里总在操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她们的四个孩子似乎都是从来不扫地拖地,从来不主动洗碗做饭的。

暑假开夏令营的时候,当时山上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我累得要死,真希望这个合伙人来帮帮我,但他一有空就坐下来吹笛子,而不是带学生开展活动,或者去厨房看看要不要买菜买米,倒垃圾,在他的潜意识里,音乐才是唯一重要的。

我和他争辩过几次,我说山上的大人孩子都是一群整天浮在天上不做实事的人,这样下去整个山庄会散架,但林老师总是强调:自由无价,他没有兴趣,也没有力量去应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交电费、给学生的床铺挂好蚊帐、补充数量不够的床位等等。买东西总是强调要高品质,一口气买了八套最高等级的帐篷,但却拒绝给学生宿舍买蚊帐;他偷偷地不顾其他人反对买了一个两千多块钱的商用豆浆机,但却连电费都交不起。

后来我想请附近山上的一个大娘来帮这一群不干活的懒人做饭,顺便打扫卫生,我事先提出要求:最好是不识字的大娘,因为不识字的人往往会比较关注现实生活,不会想太多,结果这个要求遭到了林老师的极力反对,他说:我是一个一直在努力推广读书的老师,你怎么能要求大妈不识字?我说山上这么多人都是整天浮在天上不会脚踏实地过日子的人,这个做卫生做饭的阿姨如果也是整天思考一些不现实的问题,比如坐在他旁边跟他谈音乐谈教育,只怕会把饭给烧糊了。

我在暑假组织了一个月的夏令营活动后就离开了这个团队,现在整个山庄有没有关门我也不知道。林老师本来只是一个乡村小学语文老师,工资好像还不到四千,为了办学背负了一身债务,现在估计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问题很清楚,就是看不清自身的性格问题,哪怕他明明是很典型的抑郁症,比如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他也不承认自己是抑郁症;同时,当时他的女儿也是很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但他这个父亲拒绝承认,也不出手干预,还不许我提这事。在他的眼里,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的理念不对,是这个社会制度有问题,于是每天深更半夜躲在微信上发出愤怒的呼喊,对那些讨厌的人和事冷嘲热讽。

其实,根本问题是他自己的偏执,一个连电费都交不起,却坚持要偷偷地买商用豆浆机的人,肯定是有心理障碍的,偏执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但有心理障碍,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不承认自己有病,结果身边的人只能一个接一个离开,如果是亲人,无法离开,最终会跟着生病,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仔细看看,我们身边其实充满着这样的悲剧,都是同一个模式 – 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我们不太明白的是,强势其实往往是由于性格极端和偏执引起的。抑郁症患者身上往往都能看到不同程度的偏执,而偏执的根本特征就是看不见也不承认自己的问题和观点错误,所以,如果说偏执之人、不合群的人,比如阿斯,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人生重新生长出新绿的话,最最关键的是认识到自己的偏执 – 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在大多数时候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别人的理念虽然也可能片面,但并不错。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由很多不同的柱子支撑起来的。

山水学堂原来有一个女学生,十一岁,有点自闭,刚来的时候,我要她每天写日记,并且每天的日记里要回答三个问题:1. 我今天做错了什么(反省);2. 我今天有没有为身边人做点什么;3. 我今天有没有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这个女孩刚开始每天都会在我们的学堂集体日记本上写日记,我不想打扰她,也没去看她都写了一些什么,直到过了大概一个礼拜,我去检查她写了一些什么,发现几乎每一篇后面都是这样回答那三个问题的:1. 我没做错什么,我觉得我没错,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了;2. 我没为身边人做什么;3. 我也没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我觉得我没错!

我大吃一惊!这个女孩原来内心怨气这么重!后来我问她,是不是因为以前一直有家人在强迫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导致她如此逆反?她说是的,就是她的父亲。

她让我吃惊还有一个原因,在我让她回答那三个问题之前,是跟她好好解释了原因的:自我反省是为了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为身边人做点什么,是最好的融入社会的方式,为世界做点什么,是为了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她当时也都点头表示理解了,但落实到写日记,仍然是一副很抗拒的样子,这只能说明,她的逆反心特别重,以前被逼着做违心之事太多了。她和上面提到的林老师一样,需要漫长的疗愈期,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非常非常地宽容,哪怕她每天都在玩游戏,跟谁也不说话,也不锻炼身体,也只能由着她去舔舐自己的伤口。

3

性格偏执的人往往会在一些擅长的领域思考比较深入,比如心理学、哲学、数学、素质教育等,会使得他们经常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在这些领域的观点超出众人,那就不容置疑,他们没有耐心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这就是为什么偏执之人人际关系都不太好的原因,因为太自以为是,容不下别人的反对意见。

比如说我父亲,当年他一定要坚持让我学会修单车,学会犁田,因为他坚信这些基本的谋生本领是每个男孩都应该学会的,哪怕将来用不上,有这些技能总是好的,但我从小就是个讨厌这些事情的文艺少年,怎么反对也没用,我父亲不能容忍别人的反对意见,他眼中只能看见自己的观点,我当时已经显示出了在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天赋,但他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价值。

林老师也是一辈子生活在强势母亲的阴影之中,导致成年以后常年抑郁不得志,无法摆脱。所谓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在他身上很明显。强势母亲的最可恨之处并不是会强迫孩子去做什么,而是会强迫孩子去做一些错误的事,而且不许反抗。

学会剖析自己,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比什么技能都重要。

课程内容必须注册并且登录才能看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